-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血液内科介绍:
周围血管疾病可导致周围组织灌注不良。周围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布加氏综合症、雷诺氏综合症等等。...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中医科 心血管内科 血液内科介绍:
血液粘滞度是决定血流阻力的因素之一。全血的粘滞度为水的粘滞度的4-5倍。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简称,是反映血液粘滞性的指标之一。影响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血液内科介绍:
血栓扩展时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之一,多发性脑梗赛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而言,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除常见的瘫痪、感觉与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医生们就将这种痴呆称为多梗塞性痴...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外科 中医科 心血管内科 血液内科介绍:
各种因素引起的血液的改变,表现为血液粘滞度增高、血脂异常等。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因素。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儿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儿科综合介绍: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时常看到有些家长用手摸一摸孩子的头,摸一摸孩子的手心,感到皮肤发烫,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有些家长认为...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外科 中医科 心血管内科介绍:
肢体的脉搏明显减弱或缺如,血压明显降低或测不出,即称无脉症(pulslessdisease)无脉症作为异常的动脉搏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尤其多见于心血管疾病,也可见于非心血管疾病,如外界或邻近血管的...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外科 中医科 心血管内科 血液内科介绍: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外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介绍: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精神心理科 心血管内科 精神科介绍: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法国人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城内许多苏联人面对法国人兵临城下,一夜之间患了高血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城高血压病”。在日常生活中压的部位是目前最为有,我们常会看到一些人情...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介绍: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患者CT片可显示肿瘤占满整个胸腔,纵隔向健侧移位,气管移位,受压或变窄。神经源性肿瘤是成人和儿童最常见的纵隔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如神经鞘瘤、黑色素沉着施万瘤、颗粒细胞瘤...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介绍: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压差值称为脉压差。正常值为4~5.3kpa(30~40mmHg),压差大于60mmHg称之为脉压差过大,小于20mmHg称之为压差过小。查看详情
-
部位: 就诊科室: 内科 外科 心血管内科 体检科介绍:
健康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成人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率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率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