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形成的4大原因

人格障碍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疾病呢?被攻击性人格障碍又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带着我们这样的心理疑问来看看文章专家是怎么做出来的解析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能遇到这样的“老好人”:他们对你的提议和行为,总是一连串地说着“OK”或“没问题”,可一旦做起你交代的事情来却又总在消极拖延或找借口推托,即使在你的一再催促下勉强做了,也总让你觉得什么地方别扭,有种想发火却又被噎着的感觉。

其实,严格来说这类人有一种比较隐蔽的人格障碍,精神医学将其称为被动攻击型人格。那么,面对这样的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习惯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类人外表总是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甚至唯唯诺诺,背地里却不予合作,内心充满敌意和攻击性。例如,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故意迟到、故意不回电话、故意拆台使别人的工作无法进行等。性格方面经常表现为顽固执拗、不听调动、拖延时间、暗地里破坏或阻挠他人的事情等,仇视情感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经常牢骚满腹,心里却又十分依赖权威。

被动攻击型人格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问题,并且属于一种比较隐蔽的人格障碍。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患者不能用恰当的、有益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明明有很多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却又不愿坦荡、大方地表达出来,而是采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将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泄”方式获得某些心理平衡。

调查表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是导致孩子产生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最重要原因。例如,在孩子童年时家长过于严厉,使孩子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不敢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行动上不敢越雷池半步。长到少年时,孩子就很有可能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来与成年人的意志和社会规范对着干。

有的少年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家长、同伴都瞧不起他,久而久之,他的心里便产生了一种抵抗情绪,表现在行动上就易出现不合作、破坏欲强、懒惰散漫等现象。

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人容易形成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内心过分自卑、压力过大的人容易由被动转向攻击,导致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就很难矫正。但是,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其人格特征还不是很固定,即使有人格障碍的表现,也是可以治疗矫正的。那么,当青春期的孩子出现被动攻击型人格倾向时,家长应当如何处理和预防呢?

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找心理医生进行辅导。从心理层面上,要让有此种性格倾向的人认识到这种倾向会对整个人生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行为层面上,要让他们逐渐改变原来的行为模式。同时也提醒广大家长,一定不能将孩子的心理疾病当成道德问题来看待。

如果家长将他们的反常行为视为道德不良,便会使他们内心更加不平衡,对家长更反感,从而产生更过激的行为。要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允许他们说出心中的想法。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以免孩子产生对抗情绪,为发泄心中的积怨而和家长对着干。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就很难矫正。但是,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其人格特征还不是很固定,即使有人格障碍的表现,也是可以治疗矫正的。

人格障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双向人格障碍

双向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其特征是躁狂或忧郁症复发发作和头发交替。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它的特点是忧郁、悲观、平静和沮丧。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和你的朋友都患有双向情感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都是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以以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也可以结合做做心理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以心理和行为治疗为主,可以配合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检查都是一医生给做精神检查为主,其他辅助检查都是排除性的;服用药物治疗肯定有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一般都是可以耐受的,请你不要过分担心通过您的病情所述,考虑患有双相性情感性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双相性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密切相关,首先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治疗,病情控制稳定情况下,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帮助自己认识个性缺陷所在,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对并对自身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非常高兴能问您答疑解惑。可采用分析性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自身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改善不良人格模式,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格障碍是什么意思

人格障碍即病态人格,是指偏离正常的、或者说是不正常的人格状态,它对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及危害,出现和正常伦理道德相违背,或和正常评判方式不太一样的一系列的行为,其发病率约2%到1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人格障碍和人格改变并不是同一类疾病,不能相提并论。同时人格障碍是由于人的心理方法原因引起的。

边缘性人格障碍吃什么药

对于人格障碍,药物的效果并不理想,更多、更有效的还是心理治疗,在心理层面上对人的行为模式、归因的方式、情感的处理方法、人际互动进行些改善跟建议,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药物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其他人格障碍一样,单纯的人格障碍并不一定需要吃药,单纯的人格障碍吃药,效果也并不一定好,但是人格障碍的病人一定要去评估其是否有其他的共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的精神障碍,如边缘性人特别容易并发双相情感障碍。如果评估病人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同时又合并了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应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去治疗,而并不是用药物去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