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很鲜见。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伴随,当代大学生婚恋心理也越来越趋于开放。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时期:
(1)异性疏远期。一般在12~14岁,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的不安、害羞,使男女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隔膜,关系疏远甚至反感。不过,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由于各种传媒的发达及人们观念上的日趋开放,这一阶段的表现已越来越不明显。
(2)异性向往期。一般在15~16岁,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尤其是性意识的发展,男女生逐渐从疏远、抵触开始转向为彼此产生好感,愿意在一起学习、游戏和活动。
(3)异性接近期。一般从16~18岁,随着性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异性间产生向往和倾慕,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接近异性,和异性相处感到愉快,初恋开始出现。
(4)恋爱期或爱情产生期。18岁以后,随着性生理和性意识的成熟,男女生交往频率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青年进入恋爱状态。单从年龄上看,多数大学生处在上述性心理发展的后两个阶段,但由于个人经历及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恋爱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上的表现,可能有很大的落差。
心理学家根据恋爱中对爱情的追求,进一步把爱情分为健康和不健康的两大类。
健康的爱情表现在:
(1)不痴情过分,不咄咄逼人,不显示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够充分尊重对方;
(2)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取爱情更使自己感到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是彼此独立的个性的结合。
不健康的爱情表现在:
(1)过高地评价对方,将对方的人格理想化;
(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
(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
(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温馨提示:
“爱情如洞庭湖里的水浪,你要不控制它,它会淹没你的志向、事业、精力、甚至生命,要是控制得当,不让它泛滥,就会从它身上得到年年岁岁的丰收。”大学是大学生成就一生事业的起点,生命的历程从这里开始起飞。对于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明确爱的责任,遵循爱的道德,才能使爱的情感得到培养,爱的品质得到塑造,爱的境界得到升华。就能使人生因爱而更加充实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