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肝脾肿大的原因

肝硬化脾肿大的原因是由于门静脉高压症引起,肝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多的时候,门静脉的压力就会明显的升高,超过200mmH2O的时候,正常的消化器官和脾脏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就会受阻,从而导致脾脏长期瘀血,而引起肿大,大多为轻到中度的肿大,部分严重的肿大可到达脐下。到晚期脾大常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症,这是比较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当出现脾亢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所以对于肝硬化患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问题没解决?找专家咨询一下

知名专家24小时在线回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医患问答

更多

肝脾肿大的表现

脾脏在超声下,如果男性的厚径超过4厘米,女性的厚径超过3.8厘米,或者是脾脏的最大长径超过11厘米,就可以诊断为脾肿大。超声下脾肿大可以根据其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脾肿大。轻度的脾肿大,仅表现为超声的径线测值超过正常标准,脾脏的形态没有明显的改变,中度脾肿大表现为脾脏的各径线显著增加,仰卧位平静呼吸时在肋缘下就可以探到脾下缘,深吸气时超过三厘米,但是没有超过脐水平。重度的脾肿大,表现为脾的体积进一步增大,对邻近器官可以产生压迫性的移位,变形脾脏的前缘可以超过锁骨中线,甚至抵达腹正中线,脾脏的下缘可以超过脐水平线,以至抵达骨盆腔。

肝脾肿大中医诊断依据

肝脾肿大的中医诊断如下:肝脾肿大常常可以在胁下,触及到有形的肿块,位置固定不移,属于中医癥积的范畴。《金匮要略》有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张氏医通》也说,积者为五脏所成,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景岳全书》说坚硬不移,本来就是一个有形的,所以把有形者称为积,而这些有形形成的积块,或者是因为饮食之致,又或者是因为脓血留在体内,凡是肢末凝聚,终于形成这个癥块,我们都把它叫做是积聚。病多数都是在血分,这是因为血有形,而且又很安静,所以肝脾肿大中医诊断属于癥积的范畴。

引起肝脾肿大的原因

肝硬化脾大的原因是由于肝硬化时肝内循环遭到严重破坏,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液受阻,使其压力增高形成肝硬化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即“门静脉高压症”。由于脾静脉直接流入门静脉,因此门静脉高压可使脾静脉回流受阻,网状内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脾脏淤血,从而使脾脏充血肿大,同时脾脏也发生增生性肿大,这就是肝硬化脾大的原因。肝硬化脾大时由于大量的血细胞在肿大的脾脏中停留而被巨噬细胞所破坏,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减少等一系列改变,称为脾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