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疝

所属科室:外科

在12肋及髂嵴之间,腹腔内脏经腹壁或后腹膜突出,称为腰疝(1umbar hernia),亦称背疝。1672年Barbotte首先报道本病,Budgen(1728)首次报告了先天性腰疝,Garangeot(1731)在尸检中发现第1例腰疝嵌顿者,而第一例腰疝修补手术是由Ravanton(1750)医生完成的。1783年Petit详细描述了下腰三角的解剖界限并报道了1例腰疝嵌顿病人,因此下腰三角又被命名为Petit三角。在1866年之前,外科医生认为所有的腰疝均由下腰三角疝出,直到Grynfeltt提出了上腰三角(Grynfeltt三角)的存在后,临床医师才逐渐对腰疝有了全面的认识。腰疝疝囊位于腰区的肌肉之间,可发生在上腰三角或下腰三角,临床较为罕见。

相关医生

医患问答

更多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和直疝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发病的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人家。第二个就是疝突出的一个途径,斜疝的话是经过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到阴囊,直疝的话是由我们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到阴囊。第三个疝块的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形或者梨形,上部呈滴饼状,直疝的话疝块为半球形,基底部非常宽。第四个是回纳疝块后,压着我们的疝环,斜疝的话是不太突出了,而直疝的话它的疝块仍然可以突出。第五个是精索与疝囊的一个关系,斜疝上的话,它的精索在疝囊的后方,而直疝的话它在疝囊的前方。第六个是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话它是在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而直疝的疝囊颈是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第七个就是发生砍顿的几率,斜疝发生砍顿的几率比较多,而直疝的话它的发生几率比较少。

脑疝存活率

脑疝的存活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引起它的原因、脑疝持续的时间、手术解除脑疝的程度以及术后的恢复状况,这些都可以影响他的存活。但是救治的比较晚,脑疝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那它的存活率就要低很多,甚至死亡。脑疝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头疼,以及呕吐频繁等症状。

脑疝瞳孔放大

在临床上我们一旦发现有脑疝应当采取积极治疗的措施,包括影像学明确诊断引起脑疝的原因。脑疝形成代表脑组织受到挤压很明显,刺激动眼神经引起了瞳孔散大有单侧散大和双侧散大。一般来说,脑疝发生以后代表了生命进入倒计时。

脑疝瞳孔放大

当患者出现脑疝的时候,如果表现为出现瞳孔散大,此时提示患者目前病情危重,如果患者在此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尽快给予患者静脉点滴甘露醇,以帮助患者降低颅内压,或者是及时的给予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将脑内血肿清除,或者是给予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手术。那么这样的情况,患者往往还有一定的治疗希望,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当病情继续进展的情况下,在短时间之内容易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自主呼吸微弱,往往提示患者生命垂危。

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鉴别:如果疝气进入了阴囊提示斜疝,直疝是不会进入阴囊。第二,如果疝气是半球形,一般是直疝,斜疝一般为椭圆形的或者梨形。第三,压住内环口以后疝气不复出,提示斜疝,如果疝气仍然复出,提示直疝。最后,斜疝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如果疝气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一般提示是直疝。以上就是斜疝与直疝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