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如下:
1、以阳虚为主的急性心衰,使用参附注射液抢救。
2、对于气阴两虚为主的心衰,常使用参麦注射液,同时配合血塞通等药物治疗。3、中医的外治疗法也有一定的效果,如中医泡洗技术,选用一些益气、活血的中药,随证加减,然后煎煮后按洗足部,每日一次,每次15到30分钟,浸泡数分钟以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4、中医还有灸法,包括穴位贴敷疗法、运动康复等。灸法是选取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随证加减,也可使用艾灸盒,每次约20-30分钟,每日一次。穴位贴敷疗法选用一些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等作为基础处方,选取心脏的穴位为心俞、内关、神阙等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5、心衰的运动康复也有中医的传统运动方法,如太极拳、八段景等。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心衰用药

抗心衰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药物,如呋塞米,螺内酯,托拉塞米,托伐普坦,氢氯噻嗪等;2.抑制心室重构药物,如培哚普利,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缬沙坦等;常用的抗心衰药物主要有利尿剂,其中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等。ACEI/ARB类药物,代表性药物有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厄贝沙坦等。

心衰指数

心衰指数指标升高通常是指患者心衰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脑钠肽作为心衰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有喘息气促,不能平卧,水肿,胸闷时,如果以前存在冠心病,风心病,高心病或者扩张型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病史患者,就考虑心衰可能,需要检查心衰指数。没有心衰病史的患者BNP通常小于80ng/L。一般N端心房钠尿肽的值小于300ng通常不考虑心衰的可能。

心衰指数

广义上认为心衰指数即判断心衰的指标,常用的有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也是判断心衰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正常人体中心衰指数指的是bnp的值,当这个值小于200的就是没有心衰的问题,超过400的为心衰的指标,若是长期高于正常值就会导致人体心力衰竭,乏力,尿少,气喘等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健康,需要及时治疗预防,稳定病情。